构建“会、展双强”格局,广州如何作为?_广州_城市_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服务
  • 首页

  • 资讯

  • 政策

  • 办事

  • 城市

  • 影像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城市 > 广州 >

    构建“会、展双强”格局,广州如何作为?

    2023年02月17日 来源:

    分享到:

    [ ]

      青山入城,云山叠景。

      春节后第一天工作日,随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胜利召开,此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二期,也随即走进公众的视野。该场馆坐落在白云区白云新城,正式命名为国际会堂,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与会议中心一期联合打造为总规模超40万平方米的国际一流会议综合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的广州,已基本扭转“展强会弱”的态势,“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等重量级国际会议纷纷落户。不过,相比起“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国际影响力,广州办“会”仍有成长空间。

      随着国际会堂、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正式投入使用,此前硬件的短板制约正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此为契机,广州正加快构建“会、展双强”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顶尖会议场馆“南北呼应”

      白云西麓,一座顶尖场馆露出真容。

      走进国际会堂,岭南自然山水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营造出大气磅礴的视觉震撼。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既是广东“新春第一会”,也是国际会堂的重磅首秀。

      国际会堂以“云山叠景”为设计理念,结合岭南传统的挑檐、遮阳、庭院等建筑特色进行现代演绎,巧妙组织布局,将白云山优美风光景色引入其中,形成具有岭南新中式风格的新时代建筑风貌。

      置身于会议中心的岭南园林,参会人员移步易景,在会议隆重而紧张的氛围得到放松,在会议之余还能享受岭南园林的悠闲趣味。首层庭院在“粤韵致景”的主题下,融入“国家—故乡—世界”设计建立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内庭院。

      作为国内顶尖会议场馆,国际会堂无论是在总规模,还是在科技含量上,均走在全国前列。

      岭南厅为会堂最大的无柱宴会厅,面积约2800平方米,可分隔为两个1400平方米的会议室。国际会堂还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其中,屋面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系统,并与建筑电力系统联通,可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资源,保证会议顺利召开,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会堂首秀之前,广交会展馆四期展馆扩建项目也刚刚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超162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62万平方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此前广交会展馆“展强会弱”的情况,四期展馆在展览面积扩容的基础上增设会议中心,建成后将集会展博物馆、会议室、多功能厅、展示区、餐饮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突出强化会议功能。

      至此,在广州中心城区,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与广交会展馆两座超大型场馆,形成南北呼应的发展格局,为组织国内国际高端会议提供有力支撑。

      争取世界顶级会议落户

      “国际会堂的投入使用,或许标志着广州‘会、展双强’的转折点正在来到。”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的硬件设施已经具备,包括会场、城市环境、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等,还包括一流的会务组织和服务水平。

      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转型,高标准建设国际交往中心。

      千百年来,广州一直是国际贸易之都,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一直承担着国际交往的重任。

      作为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最全、采购商最多且来源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第133届广交会拟于4月15日开幕,全面恢复线下办展。

      目前,广州举办高端国际会议活动的承载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展强会弱”的格局已基本扭转。近年来,广州举办了《财富》全球论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全球市长论坛、国际金融论坛、国际投资年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等众多重要国际会展、活动,积极争取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更多地承接重要外交任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广州新的更大贡献。

      要实现“会、展双强”格局,广州是否还欠东风?曾德雄指出,“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广州一定要争取承办世界顶级的国际性会议。北京怀柔区雁栖湖的成功经验值得参考。自2014年起,雁栖湖因相继举办2014APEC和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等众多国际高端政经会议而蜚声海外,享誉全球。”

      “世界顶级会议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别的任何会议都难以企及的。要承办这样的会议,除了一流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软件要素,例如可以探索形成会都文化,包括理念、体制机制、办会风格、会议品牌等各方面,同时还要储备大量的高端人才。”曾德雄表示。

      结合区位优势和客观条件,广州应该争取承办什么样的世界顶级会议?

      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刘金山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生效刚刚过去一周年,RCEP是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给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广州是中国南部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东盟十国、日、韩、澳、新均处于以广州为圆心的4小时航空圈内。“广州地处RCEP各成员国几何中心,享受RCEP释放的红利,可争取RCEP相关的高峰会议永久落户广州,为RCEP成员国搭建交流与合作的舞台。”刘金山建议。

      “四大枢纽”之上的国际会都

      在广州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国际会堂所在的白云区,又将扮演什么角色?

      “白云新城应成为广州甚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会议厅、国际会都的角色,建议白云区制定会议产业发展规划,争取申办高端国际会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刘松萍指出。

      交通枢纽是城市发展的顶级资源。白云区坐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白云站、广州国际港、广州火车站“四大枢纽”。白云机场是世界抵达广州的第一站,已经跻身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

      “白云区的现代化、国际性的立体交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是白云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力地支撑了白云区作为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的重要地位。相信随着广州乃至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深入,白云区的门户枢纽地位还会进一步凸显。”曾德雄表示,白云区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强化湾区叙事意识、提升湾区叙事能力,着力构建会都文化,打造国际会都。

      人才资源也是白云区承办国际会议的一大优势。“打造国际会都,只有英语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国际会议需要多层次多语种的翻译人才。”刘金山指出,国内一流的外语学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在白云区,近年来,该校对泰语、意大利语、波兰语、葡萄牙语等战略性小语种人才的培育,不仅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广州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储备了人才资源。

      过去十年间,在白云山西麓,一座现代化的白云新城快速崛起,从南往北,布局了广州体育馆、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市儿童公园、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东画院、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省实云城校区、白云区图书馆等多个重点项目及公建配套,奠定了国际交往中心的文化软实力。

      2023年,白云新城将对标国内国际一流,高标准提升片区发展品质,用好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云珠酒店等优质资源,举办各类高端国际会议会展活动,全面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枢纽门户、总部经济集聚区、云山西麓宜居新城。

      (记者 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