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向春出发 向“高”攀登_最新动态_资讯_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服务
  • 首页

  • 资讯

  • 政策

  • 办事

  • 城市

  • 影像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最新动态 >

    广州:向春出发 向“高”攀登

    2023年03月02日 来源:

    分享到:

    [ ]

      最近,刘建发现,扎根广州的生物医药“高手”多了,志同道合的人也多了。

      “很多人才都愿意到广州跟我们一起干事业,说明广州很有吸引力。”作为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说仅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就汇聚了多名来自世界知名药企的顶尖人才。

      在广州从事生物医药行业,刘建感觉像在坐火车,伴随着诸如阿斯利康、默克、赛默飞等世界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上车”,这趟车的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产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未来,“车速”更快的不止是生物医药。广州目标宏大:新春伊始,广州就吹响了“三万亿”之城的冲锋号,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个一万亿”支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

      开创性的事业需要更硬的肩膀、更大的担当。

      广州正不断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实现新突破、勃发新气象,奋发有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勇挑大梁,为广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踩油门:产业立起来

      1月28日,广州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宣告广州将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落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

      1月29日,距离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不到24小时,广州又马不停蹄举行“争先机 开好局”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签约活动,总投资超6800亿元,产业项目占比超七成;

      就在不到一月后,大基金支持大产业,2000亿元母基金在广州启航,蓄势待发,为万亿产业集群赋能……

      连日来,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广州倾尽全力,拼到毫无保留。

      一开年,广州就召开汽车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大关,连续四年居大中城市之首。不仅是汽车,广州显示面板产能全国前三,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器械等领域也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看似“平地起高楼”,实则“根深才叶茂”。奔跑多年,广州都在为“拥有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而努力。如今,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去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以上,新增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

      在广州不断“制造”惊喜时,广州也在“创造”着未来。

      当前,广州着力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时尚产业、文化创意等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现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等13个千亿级产业链群。

      创新创意的“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势”形成新的产业蓝海。2022年,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879亿元,占GDP的比重提升至30.8%,经济增长近1/3的动力来源于新动能。

      未来的广州,将进一步擦亮“广州制造”“广州创造”品牌,以高质量发展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产业“脊梁”,在大国博弈、大城竞争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通命脉:枢纽再升维

      链接湾区,广州在画圆。

      以广州为圆心,“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加速驶入现实。广州正进行佛穗莞城际、南珠中城际及第三期规划调整线路工可、初步设计等相关工作,多条线路有望在今年内实现动工。

      其中,佛穗莞城际串联佛山、广州、东莞三市中心城区,与深圳都市圈城际相关线路连通后,将形成联系大湾区内地经济最为发达的4个万亿级城市的“黄金走廊”。

      通往全球,广州是“顶流”。

      广州坐拥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白云机场,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南大门”。

      如今,白云机场已经跻身国际航空枢纽,近三年来,年旅客吞吐量实现“三个第一”:2020年客流量问鼎“全球第一”;2021年旅客吞吐量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白云机场全力加强客运拓展,特别是加速布局国际航线网络,积极推进航空枢纽建设,全年旅客吞吐量2610.9997万人次,三年蝉联“全国第一”。

      港口,也是通向全球的战略通道。

      1月30日,晨曦初现,随着一声汽笛鸣响,一辆装载2199辆国产品牌商品车的外贸滚装船从南沙汽车码头出发,前往中东地区。

      由南沙汽车码头、海嘉码头、近洋码头组成的广州港南沙汽车口岸,是国内最大的滚装码头集群。兔年开工首日,该码头就迎来了两艘外贸滚装船同时靠泊作业。其中,“哥伦比亚”轮装载1630辆雪佛兰品牌商品车前往墨西哥,仅8小时便完成作业;“长泰鸿”轮装载2199辆广汽、吉利等国产品牌商品车后,于1月30日准时启程前往阿联酋、沙特、科威特等中东地区国家。

      “州”立于江上,“广”通于四海。广州枢纽功能突出,综合性交通枢纽历来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为将顶级流量转化为更大的发展动能,为高质量发展畅通血管命脉,广州将开启更恢弘的未来。

      当前,广州正围绕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加快推进数字港与空港、海港、铁路港联动赋能,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交通物流体系,高效串联城市内部各组团、重点发展平台,开工建设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提升中心城区和广州东部、南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

      未来的广州,将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勇敢闯:开放向世界

      广州,不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更是通往世界的一个起点。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过去一年,广州抢抓《南沙方案》出台重大历史机遇,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放型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9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570亿元。

      广州是蔡司光学扎根中国的起点。

      1995年,蔡司光学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立第一家公司。后续数年间,在广州,蔡司光学先后成立五家法人单位,累计投资额近30亿元,成为蔡司光学全球唯一实现全技术类型、全产品种类覆盖的制造基地。

      “过去近30年间,这座城市的包容、活力与创新,为眼视光行业及我们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成长的沃土。”蔡司光学中国区董事长、总裁彭伟表示。

      向南看,“湾区之心”南沙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岸桥精准地抓取船上集装箱,由无人驾驶智能导引小车运送到目的地,再抓取集装箱后放达指定位置,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空无一人,却井然有序,这是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将成为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出海大通道;

      全国首单资产包跨境转让、全国首单二手飞机混合资产包跨境租赁交易、粤港澳大湾区首架双SPV飞机跨境转租赁项目、广东自贸区首单离岸租赁……近年来,南沙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租赁集聚地,凭借自贸区优势打造全球飞机租赁中心,从空中通达世界;

      近半年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民心港人子弟学校顺利开学,“双15%”税收优惠政策逐步落地,加快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当前,广州正举全市之力持续加大南沙的开放力度、投资强度、经济密度,集中力量建设先行启动区,努力把南沙建设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提高城市开放合作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资源要素集聚水平、公共服务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而未来的广州,将建设成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的开放制度创新高地、国际交往新平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节点。

      数读

      2022年广州经济发展成绩单

      扎实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以上、提高0.2个百分点

      ◎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稳居全国城市第一

      ◎工业投资1230亿元,增长11%,连续四年稳定在千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投资968亿元,增长20%

      科技自立自强上新水平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万件,增长26%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3万家、创历史新高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展览规模和场次居全国首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万亿元,增速居一线城市前列

      2023年广州发展新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有效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火热实践

      香港考察团赴南沙发现穗港合作新机遇

      “眼界大开!只有实地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南沙的发展速度。”驻足窗前,看着蕉门河风光绮丽,香港媒体AM730的社长兼总编辑卢觉麟掏出手机,连拍数张照片。

      2月20日中午,包括卢觉麟在内的香港考察团来到南沙。在为期两天的调研行程中,他们深入南沙发展一线,直观感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跳动脉搏,发现穗港合作的新机遇。

      就在两周前,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主席于常海也发出过卢觉麟相似的感慨。那是在2月7日,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香港组织80人大型考察团第一时间到访南沙。考察期间的一场穗港商协会协作交流活动,还促成了3组共8家商协会代表签约合作。

      如此密集的交流,让香港人对南沙的认识更进一步。

      今年,于常海两次调研南沙。他发现南沙生物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很多香港生物科技企业已经落地于此,《南沙方案》也给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优势,两地在生物科技上的合作可以更进一步。

      “小马智行在南沙运营的自动驾驶网约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自动驾驶的市场化运营,南沙已经走在前面,穗港可以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用上开展深度合作。”卢觉麟说。

      参与考察,卢觉麟最关注的是南沙与香港在人才和青创上的合作。他表示,内地与香港在吸引人才上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怎样将大湾区人才“盘子”做大,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到大湾区、扎根大湾区,在《南沙方案》发布的背景下,值得进一步思考。

      无独有偶,青创也是澳门考察团关注的重要内容。2月17日,澳门工商联会、澳门广州社团总会一行到访南沙考察交流,并召开穗澳商协会协作交流分享活动。推动更多的澳门有志青年来南沙创新创业是此次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在香港考察团先后到访南沙的同时,南沙也在不断前往港澳,寻觅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亮出开放发展“真功夫”。

      今年春节前,广州南沙区相关领导就率团访问香港。作为恢复通关后广州市首个访港政务访问团,南沙将以调研为契机,结合粤港澳三地科研优势及科创资源,通过资源对接、政策宣传等方式,为科研机构、科创企业在大湾区发展开辟新通道,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粤港澳三地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及产业化的联动发展。

      据悉,近年来,南沙区深化与港澳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高效运作,累计落户港澳企业2787家、总投资额超1000亿美元,集聚创享湾等11个青创基地,累计入驻超400个港澳台青创团队(企业)。

      新的征程

      以“三个一万亿”

      支撑地区生产总值

      突破3万亿元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广州综合实力均衡、产业基础扎实、战略优势明显、枢纽功能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有基础、最有条件。

      广州要坚持实体优先、创新引领,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牢固根基。将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落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着力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13个千亿级产业链群,以及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链群,加快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专业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战略科技力量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布局。

      广州要提升超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承载。广州提出打造“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高水平规划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和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双核”能级,推进北部增长极、国家知识中心城等重大平台建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支撑。特别是提速建设东部发展轴,推动东部发展轴与城市老中轴、新中轴融合互动。

      广州将聚力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高质量发展畅通血管命脉。围绕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加快推进数字港与空港、海港、铁路港联动赋能,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交通物流体系,高效串联城市内部各组团、重点发展平台,开工建设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提升中心城区和广州东部、南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

      广州要加快南沙开发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举全市之力持续加大南沙的开放力度、投资强度、经济密度,集中力量建设先行启动区,努力把南沙建设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提高城市开放合作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资源要素集聚水平、公共服务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广州还要致力创造美好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八大工程”提升绿美广州品质,以“拆、治、兴”并举强力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记者 吴雨伦 黄舒旻